關於睡眠呼吸中止

首頁 > 關於睡眠呼吸中止 > 醫師專欄

改善失眠,你不得不考量睡眠呼吸中止症!

Sep 20, 2024

改善失眠,你不得不考量睡眠呼吸中止症!

吳家碩臨床心理表示臨床上在協助個案解決失眠問題,最理想的臨床路徑之一,會是先透過睡眠檢查來排除個案的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所以之前在睡眠中心工作時,若失眠個案來找我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前,已經有安排過睡眠檢查的話,我也都會特地先看過睡眠檢查的報告,再評估最完整治療順序。

不過,睡眠檢查在醫療上,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,一來,若是你的失眠問題很確定是心理或行為方面問題,有可能就會直接找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專業人員,另外,也有可能礙於睡眠醫學中心的睡眠檢查,可以安排的檢查量能還無法多到,每一個就醫的個案都可以安排檢查,檢查可能會以有明顯生理問題的個案優先,或是就算你排得到,以我之前在睡眠中心工作的經驗,有可能也需要安排一段時間,不過,現在其實已經有『 #居家型的睡眠檢查』囉,關於睡眠檢查,我再另外寫文與大家分享。

所以,若失眠個案還沒有安排睡眠檢查,就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,是可以的嗎?其實從臨床及研究的角度來看,也是沒問題的,只要你有 #失眠的抱怨和 #失眠症狀,或是對 #睡眠感到擔憂,其實不管是有沒有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都是可以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,因為目前慢性失眠的定義,都是以個案 #主觀抱怨為主。

 

換句話說,只要

#你覺得 自己入睡困難

#你覺得 多夢易醒

#你覺得 受失眠所若

 

都是可以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啦,至少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改善這些 #你覺得 的主觀臨床抱怨和症狀。但是,若要有更全貌的改善,有時,還是要留意個案是否有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,畢竟你從這張圖來看,就可以清楚知道,有時你的睡不好症狀是來自睡眠呼吸中止症。

所以,我接下來分兩種對象來談:

「單純失眠+無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」、「失眠+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」

 

若是第一種,單純失眠,而無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當然是最合適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對象,一般來說,透過6-8次的治療,透過 #認知調整策略,以及 #助眠行為介入,就有機會改善失眠問題。關於什麼是失眠認知行為治療,我寫過很多文章,也有線上課程專門(連結)在談,這邊我就先簡單帶過。

但是第二種,失眠+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也是這篇文章主要想談的對象,在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,失眠相關症狀會改善,但有時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會遇到一些卡關或是瓶頸,因為從這張「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共同症狀圖」來看,就很清楚了。

有時,再經過幾次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,和失眠較有關的主要臨床狀症改善了,像是圖中藍色的小圈: #入睡困難、 #太早醒來無法再入睡,或是 #對睡眠的擔憂與焦慮,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
但有一些相關症狀卻進展的緩慢,像是中間紫色的小圈:整夜多夢、半夜易醒、白天注意力不集中,以及擔心自律神經問題等,因為這些症狀,有可能不單單是失眠的影響,也可能是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。

#整夜多夢:睡眠呼吸中止症個案,在作夢睡眠階段,更容易因為肌肉張力消失(此為作夢睡眠的生理特色),增加在作夢睡眠中 #呼吸暫停,還有 #醒來的次數,所以,容易在作夢中醒來,就導致覺得晚上的夢特別多。

#半夜易醒:整晚會因為呼吸中止而醒來,不管是輕微的呼吸阻塞,或是完全的中止,都可能會使個體醒來,醒來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自己可以再次呼吸,也算是個案的一種保護機制,但也可能因此常常在半夜中醒來。

#白天注意力不集中:因為半夜多次的醒來,晚上其實睡得很不好,但這些醒來有可能很短暫,自己意識上不見得知道喔,整夜淺眠加上呼吸中止而缺氧,都可能導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疲倦想睡。

#擔心自律神經:睡眠過程中的呼吸暫停,若長達10秒以上,很容易導致胸內負壓增加,也影響到心血管功能,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個案容易有心血管問題的主因之一,當然,便進而可能會使自律神經受影響。

 

所以,你可以從「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共同症狀圖」看到,兩者有不少的症狀是共同存在,這也是我在臨床上,除了在治療第一次的評估時,會多加追問一些相關症狀外,若觀察到個案有中間紫色小圈的問題時,也會請個案去安排相關的睡眠檢查,讓睡眠的改善可以更加徹底。

因為中間紫色小圈的症狀,有些很難透過問診就得知,像是半夜醒來的程度、因呼吸中止而產生的血中含氧量下降,以及呼吸暫停的次數等,就需要安排相關檢查才可以得知了。

所以,如果你有失眠問題,再治療失眠的同時,若有圖中紫色小圈的共同臨床症狀時,會建議安排相關的睡眠檢查或是評估,讓自己有機會釐清睡不好的全貌,也有機會獲得更合適的治療計畫喲!

#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檢查我們下次再聊

改善失眠,你不得不考量睡眠呼吸中止症!

吳家碩臨床心理表示臨床上在協助個案解決失眠問題,最理想的臨床路徑之一,會是先透過睡眠檢查來排除個案的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所以之前在睡眠中心工作時,若失眠個案來找我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前,已經有安排過睡眠檢查的話,我也都會特地先看過睡眠檢查的報告,再評估最完整治療順序。

不過,睡眠檢查在醫療上,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,一來,若是你的失眠問題很確定是心理或行為方面問題,有可能就會直接找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專業人員,另外,也有可能礙於睡眠醫學中心的睡眠檢查,可以安排的檢查量能還無法多到,每一個就醫的個案都可以安排檢查,檢查可能會以有明顯生理問題的個案優先,或是就算你排得到,以我之前在睡眠中心工作的經驗,有可能也需要安排一段時間,不過,現在其實已經有『 #居家型的睡眠檢查』囉,關於睡眠檢查,我再另外寫文與大家分享。

所以,若失眠個案還沒有安排睡眠檢查,就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,是可以的嗎?其實從臨床及研究的角度來看,也是沒問題的,只要你有 #失眠的抱怨和 #失眠症狀,或是對 #睡眠感到擔憂,其實不管是有沒有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都是可以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,因為目前慢性失眠的定義,都是以個案 #主觀抱怨為主。

 

換句話說,只要

#你覺得 自己入睡困難

#你覺得 多夢易醒

#你覺得 受失眠所若

 

都是可以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啦,至少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改善這些 #你覺得 的主觀臨床抱怨和症狀。但是,若要有更全貌的改善,有時,還是要留意個案是否有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,畢竟你從這張圖來看,就可以清楚知道,有時你的睡不好症狀是來自睡眠呼吸中止症。

所以,我接下來分兩種對象來談:

「單純失眠+無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」、「失眠+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」

 

若是第一種,單純失眠,而無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當然是最合適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對象,一般來說,透過6-8次的治療,透過 #認知調整策略,以及 #助眠行為介入,就有機會改善失眠問題。關於什麼是失眠認知行為治療,我寫過很多文章,也有線上課程專門(連結)在談,這邊我就先簡單帶過。

但是第二種,失眠+合併睡眠相關生理異常,也是這篇文章主要想談的對象,在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,失眠相關症狀會改善,但有時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會遇到一些卡關或是瓶頸,因為從這張「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共同症狀圖」來看,就很清楚了。

有時,再經過幾次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,和失眠較有關的主要臨床狀症改善了,像是圖中藍色的小圈: #入睡困難、 #太早醒來無法再入睡,或是 #對睡眠的擔憂與焦慮,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
但有一些相關症狀卻進展的緩慢,像是中間紫色的小圈:整夜多夢、半夜易醒、白天注意力不集中,以及擔心自律神經問題等,因為這些症狀,有可能不單單是失眠的影響,也可能是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。

#整夜多夢:睡眠呼吸中止症個案,在作夢睡眠階段,更容易因為肌肉張力消失(此為作夢睡眠的生理特色),增加在作夢睡眠中 #呼吸暫停,還有 #醒來的次數,所以,容易在作夢中醒來,就導致覺得晚上的夢特別多。

#半夜易醒:整晚會因為呼吸中止而醒來,不管是輕微的呼吸阻塞,或是完全的中止,都可能會使個體醒來,醒來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自己可以再次呼吸,也算是個案的一種保護機制,但也可能因此常常在半夜中醒來。

#白天注意力不集中:因為半夜多次的醒來,晚上其實睡得很不好,但這些醒來有可能很短暫,自己意識上不見得知道喔,整夜淺眠加上呼吸中止而缺氧,都可能導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疲倦想睡。

#擔心自律神經:睡眠過程中的呼吸暫停,若長達10秒以上,很容易導致胸內負壓增加,也影響到心血管功能,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個案容易有心血管問題的主因之一,當然,便進而可能會使自律神經受影響。

 

所以,你可以從「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共同症狀圖」看到,兩者有不少的症狀是共同存在,這也是我在臨床上,除了在治療第一次的評估時,會多加追問一些相關症狀外,若觀察到個案有中間紫色小圈的問題時,也會請個案去安排相關的睡眠檢查,讓睡眠的改善可以更加徹底。

因為中間紫色小圈的症狀,有些很難透過問診就得知,像是半夜醒來的程度、因呼吸中止而產生的血中含氧量下降,以及呼吸暫停的次數等,就需要安排相關檢查才可以得知了。

所以,如果你有失眠問題,再治療失眠的同時,若有圖中紫色小圈的共同臨床症狀時,會建議安排相關的睡眠檢查或是評估,讓自己有機會釐清睡不好的全貌,也有機會獲得更合適的治療計畫喲!

#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檢查我們下次再聊

回前頁

分類
熱門文章